古老文明与艺术(一) ——古代埃及艺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2-13
浏览次数:2010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足以为古老的文明之一,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是发端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正是尼罗河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狭长的绿洲地带,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基础。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会已经出现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埃及古代史通常被划分为六个时期:
古朴时期(3100BC-2770BC);
古王国时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
第一中间期(2200BC-2050BC);
中王国时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间期(1786BC-1560BC);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古埃及的统一始于古朴时期的开端(公元前3100年左右),根据传统的说法,是来自南方的武士纳尔迈完成了这项事业,因此他也是第一位法老。而真正的专制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应该是从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左塞开始,整个国家有着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和浓厚的宗教背景,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没有区分。法老是太阳神的后代,也是祭司之长。王国经济以相当发达的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繁多。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以后,商贸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此外制造业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在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还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相信神灵的保佑和“灵魂永生”,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敬拜神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庙宇、陵墓之上,创造了惊人的作品,而其创作的目的不局限于“现世”,而是在于“永恒”。
各个时期的埃及艺术
1.古王国艺术
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
建筑: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王朝初期,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泥砖造的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内部,这称为“马斯塔巴”。 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却非常紧密。金字塔内部有走廊、通气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金字塔有着惊人的体量感和对称、稳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们感到自己的渺小,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中王国时期被放弃,不仅仅因为它的修建是劳民伤财,也因为当时对个人得救的关心成为主要的宗教倾向,因此神庙取代了金字塔成为修建的主要对象。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雕塑:
古埃及雕塑主要作为建筑附属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国就已经形成并沿袭下去,主要表现为:直立姿势,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左脚向前迈出一步,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它部位刻画得较为简略;面部轮廓写实,表情庄严;坐像则屈膝并足,背靠石板。不论立坐,其头、胸、腿都朝同一方向。而且雕塑家只集中表现主要的东西,略去细节,给人一种简洁的几何形。同时根据地位的高低确定比例的大小;雕像着色,眼睛中往往镶嵌水晶、石英等物。
著名的作品有:《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长约57米,面部长达5米,为法老的面像。《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表现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庄美丽。雕像保持了原来的着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门考拉及其妻》、《书吏凯伊》、《村长像》(实际上是王子卡帕尔雕像)等等。
浮雕、绘画:
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程式: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以水平线划分画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是:《纳米尔石板》、《猎河马》。
古王国起的墓室壁画:遗存数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图》,以写实手法绘制,形象生动,色彩和谐动人。
2.中王国艺术
建筑
中王国时期, 埃及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 大规模的金字塔建筑开始衰弱。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来神化皇帝,神庙建筑和国王的石窟墓日渐盛行。
图特摩斯三世首先在底比斯附近的山谷中建造石窟墓,之后,历代国王也陆续在此建造陵墓,形成了著名的“王陵谷”,石窟墓的主要特色是在墓前建有享殿与墓道,祭祀的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体,扩展为规模宏大的祀庙。它造在悬崖之前,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是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整个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来,它们起着金宇塔起过的作用。也正是在此时,庙宇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上面刻有国王的名字和封号。著名的建筑有:《门图霍特普享殿》,由两层平台相叠而成,顶上为一座金字塔形建筑。
门图霍特普三世墓
约公元前2000年,在戴尔—埃尔—巴哈利(Deir-el-Bahari)造的曼都赫特普三世的墓大 (MausoleumofMentu-HotepⅡ),开创了新的形制。一进入墓区的大门,是一条两侧密排着狮身人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m。然后是一个大广场,它当中沿道路两侧排着皇帝的雕像。由长长的坡道登上一层坪台,坪台前缘的壁前镶着柱廊。坪台中央有一座不大的金字塔,紧靠它正面和两侧造着柱廊。它后面是一个院落,四面有柱廊环绕。再后面是一座有80棵柱子的大厅,由它进入小小的圣堂,是凿在山岩里的。
在这座陵墓里,内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作用势均力敌,前者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增加,而后者还保持着相当重要性。它的小小的金字塔是古王国传统的遗迹。金字塔打断了内部空间的序列,妨碍着强有力的内部空间艺术的发展。旧传统同新形制、新构思尖锐地矛盾着,它标志着一个过渡阶段。在建筑的历史中,新与旧的矛盾是多方面的,新的形制和新的构思的产生,同样要经历破旧立新的过程。
雕塑
目前发现的中王国时期的雕像以木雕居多,而这一时期的帝王雕像开始出现表现内心情感的迹象。著名的作品有《运供品的少女》、《财务管理员荷太普》(坐像)、《陶塑河马》,河马的躯干为蓝色,描绘着水生花草,这正是中王国雕塑的地方性特点。
浮雕、壁画
此时石棺的浮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在中王国时期,古埃及的各种艺术形式都出现了高低悬殊的状况,原因是地方权力的增加致使修造的要求增多,因而产生了参差不齐的水平。著名作品是《卡薇特皇后石棺》,第十一王朝,石棺上刻有皇后梳妆的形象,轮廓灵巧,空间开阔。
绘画在中王国成为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由于地方权力的扩大,地方首领墓葬的华丽不亚于王陵。著名的作品是赫努姆霍特普墓室壁画:狩猎》,描绘墓主人与家人在纸草丛生的沼泽地狩猎的情景,在同一墓中还有著名的《群鸟图》,绘制精细。整体作品的构图完整、色彩典雅,画风生动活泼。
3.新王国艺术
此时古埃及的中央集权制重新巩固,国势强盛,这为艺术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第十八王朝埃赫那顿法老的改革,虽然历经了很短的时间,但是给注重程式的古埃及艺术带来了生机,这段时间的艺术风格被称为“阿玛尔纳风格”。
建筑
新王国时期,大量的神殿、享殿和方尖碑等纪念性建筑出现。著名的建筑有哈普谢舍苏特女王享殿、鲁克索神庙、祭祀阿蒙神的卡纳克神庙以及位于阿斯旺以南的阿布辛拜勒神庙。
神庙建筑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皇帝们经常把大量财富和奴隶送给神庙,祭司们成了最富有、最有势力的奴隶主贵族。各地的神庙占有全国1/6的耕地和大部分的手工作坊,拥有金矿和航海商队。巨大的神庙遍及全国,底比斯一带神庙络绎相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Karnak) 和鲁克索(Luxor)两处的阿蒙神庙。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在很长时期里陆续建造起来的,总长366m,宽110m。前后一共造了6道大门,而以第一道为最高大,它高43.5m,宽113m。它的大殿内部净宽103m,进深52m,密排着134棵柱子。中央两排12棵柱子高21m,直径3.57m,由于拱劵尚未发明,所以上面架设着9.21m长的大梁,重达65t。其余的柱子高12.8m,直径2.74m。
早在古王国末期,有些石柱的细长比已经达到1:7,柱间净空2.5个柱径。中王国的一些柱廊,比例更加轻快。但这座大殿里的柱子,细长比只有l:4.66,柱间净空小于柱径,可见,用这样密集的、粗壮的柱子,是有意为了制造神秘的、压抑人的效果。这些柱子上满布阴刻浮雕,上着彩色。柱梁之间的交接非常简洁,比例十分匀称。承重构件与被负荷构件之间在视觉上是均衡的,艺术上很成熟。这神庙不仅是出色的建筑,还是丰富的艺术宝库和研究埃及历史的重要档案库。
宗教仪式在卡纳克开始,而到鲁克索结束,二者之间有一条lkm多长的石板大道,两侧密密排列着圣羊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
鲁克索
拉美西斯三世的陵庙又被称为哈布之城,在科普特时代,这里有一座具相当规模的城市。
该陵庙保存得较为完好,其面积仅次于阿蒙神庙,它是法老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座大型建筑工程,也是埃及最后一段富饶时期的纪念物。这里原先是皇室居所,第一进院落是举行仪式和娱乐的场所,第二进院落在托勒密和罗马时代被教堂所占据;此外,这里还有三座多柱厅,第二座大厅的外左侧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的墓室。神庙的外墙上刻有著名的全景浮雕。
卢克索神庙是底比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神庙,规模仅次于卡尔纳克神庙。
它具有令人惊叹的雄伟气势,每一根柱子都代表了法老的威严,置身于其中会使人暂时忘却时间的流逝,神思万千。这里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的,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门和庭院,并在门口竖立了六尊他的塑像,现存三尊。庙内原来有两座尖方碑,其中一座被穆罕默德·阿里送给了法国,现在巴黎协和广场。
鲁克索的阿蒙神庙的规模也很大,总长大约260m。它没有完成,在两进院子之间现存7对20m高的大柱子,是原设计的大殿的中央部分。其余有些较小的柱子作纸草花束的形状,比卡纳克的更加精致一些,但柱子上设有浮雕。
卡纳克和鲁克索的神庙,除了大门之外,建筑艺术已经全部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已经从金字塔和崖壁的阔大雄伟的概括的纪念性转到了庙宇的神秘和压抑。这是同皇帝崇拜由氏族社会的原始拜物教转到奴隶制社会的宗教相适应的。
拉姆西斯二世建于阿布—辛姆贝尔的岩窟陵秒及雕像也是埃及重要的建筑和雕刻遗迹。它位于底比斯附近的山谷里,由于建阿斯旺水坝而整个移往高处。守护陵庙的是四尊从整块石壁上雕凿出来的的相同的拉姆西斯二世的巨像,高约21m,十分威武雄壮。四尊像的正中上方刻有阿蒙神小像,其下是进入山崖中法老陵墓的门洞。法老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和权威,可见十九王朝拉姆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的强盛和繁荣。
雕塑
新王国时期的雕塑又开始出现古王国时期的繁荣,出现真人大小的雕像和巨型雕像,对人物的刻画也更加细致。在埃赫那顿法老改革的时期,艺术风格表现出与过去断然决裂的姿态。著名的作品有《涅菲尔提提像》,是最能体现“阿玛尔纳风格”的作品之一、《埃赫那顿像》:这件雕像包含了在传统中视为缺陷、丑陋的因素,但受到国王本人的支持。
浮雕、壁画
这一时期的浮雕风格倾向于圆润、流畅、华美,作品主要见于神庙。《崇拜阿顿神的埃赫那顿与其妻》浮雕构图严谨,生动地刻画出国王略显病态的形象。
壁画在这一时期非常繁荣,主要的用途是装饰宫殿、庙宇、陵墓,其中墓室壁画的遗存是最多的。绘画内容的世俗性增强,多表现主人生前的豪华生活与仆人的农耕劳动场面,处理手法纯熟大胆,对人物姿态的描绘更加生动,其中底比斯的纳赫特墓室壁画《女乐师》出色的描绘了女性特有的流畅姿态,画面色彩华丽和谐,堪称佳作。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尼巴姆墓室壁画的《乐舞图》、《渔猎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