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文明与艺术(二) ——两河艺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2-13
浏览次数:879
两河流域指的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河间地”,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的民族就已经过着定居农耕的生活,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200年间,苏美尔人在这里建立了最早的城市。这一时期的文化极为繁荣,但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各代统治者几乎都有穷兵黩武的特点。
对于两河地区,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概要数巴比伦艺术了。其实巴比伦分为新巴比伦与旧巴比伦。旧巴比伦帝国的缔造者是汉漠拉比,他颁布了现存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条理的法律文集——汉漠拉比法典。除此之外,史诗《吉尔伽美什》也是一部不朽名作。
其实两河地区的亚述帝国,缔造了不朽的艺术。亚述人是闪族语系人种的一支,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最北部的底格里斯河河畔定居,公元前1250年,他们占据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地区。公元前1225年,亚述统治者图库尔蒂—尼努尔塔攻占了巴比伦。亚述统治者带有很强的扩张特性,尤其是在辛纳赫里布统治时期,征服活动达到了顶点,亚述人几乎占据了西亚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
每一代国王都会修建新的宫殿,著名的宫殿如萨尔贡二世宫殿,历经7年方告完成,它建在一个高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宫殿由于30多个内院、200多个房间组成,宫殿入口处有一对高达1.8米的带翼人首兽身像,雕像有5条腿,可以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看。此外,辛纳赫里布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兴建的都城尼尼微也是华丽的作品之一。
亚述雕塑主要由镶嵌在那些巨大王宫的墙壁上的石板组成,雕刻于公元前870—620年之间,是古代亚述文明留下的最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亚述雕塑除了浮雕以外,也有其他类型,例如独立式雕像、石碑和立于神庙内外的纪念性方塔碑,有一些雕塑还刻于悬崖之上。
亚述王亚述拿西拔2世(公元前883-前859年),将首都从亚述迁移至卡尔格(今尼姆尔德)。他在营造新王宫时,对建筑材料和宫殿装饰进行了重大改革,即在宫殿大门的两侧用石膏质石材代替以前泥制的大型石雕像加以装饰。不少石雕像集人面、羽翼、五脚、牛身或狮身于一体,它们是亚述人特别崇拜的具有辟邪作用的守护神。出土于伊拉克尼姆尔德遗址的一尊人面有翼狮像,高311.2厘米,在造型上采用了圆雕(从头部经肩部到前腿部)和半浮雕(从前胸部到后半身)形式,可从正面和侧面加以欣赏,表现出极强的威慑感。这种作为亚述人的守护神,不仅具有装饰效果而且在建筑上起着支撑门楣的柱子作用。
亚述浮雕的造型语汇练达精妙,简洁精炼的线条与疏密有致、强弱跌宕的节奏合拍谐鸣,凸显出强烈的装饰意趣。人物造型基本遵循“正面律”风格,五官服饰严格追求“对称”规律,体现出亚述艺术家扎实的解剖功底和敏锐的几何量感。动物造型融合写实与装饰手法,线条的长短疏密,形体的曲直变幻,将亚述艺术家驾轻就熟的动态捕捉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亚述浮雕中多见“平视”的横带式构图、“俯视”的散点式构图、“多视点”的片区式构图等丰富多变的构图模式。而比例上的悬殊差异则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主次尊卑之别。亚述浮雕中还多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特定场景的范例:波纹象征河流,树木代表陆地,弧线指示山坡等等,它们使自然界中的具象物体充满了强烈的装饰意味。亚述浮雕多以浅浮雕的形式出现,对体积感的强调和肌肉的夸张赋予了浮雕遒劲蕴藉的生命张弛,折射出亚述浮雕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水准。没有什么比石雕更能体现亚述人的艺术状态与生活情趣。从宫殿大门前的巨型雕像到王宫的浮雕石板,从战斗中的国王与武士到垂死挣扎的对手或雄狮,从男人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大胡子到健壮得近乎夸张的肌肉,亚述人在灰白色的石膏石上找到了最理想的自我表现方式。
亚述的浮雕令人震撼。王宫中的叙事浮雕表现了国王在战争、狩猎和公共工程方面的伟绩。它们由不同水准的工匠雕刻而成,而最出色的作品则摆放在最为重要的空间。不同题材的浮雕摆放的位置也和建筑的功能相一致。例如,国王行使大祭司职责的正式场面出现在最为显眼的地方,颂扬国王个人功绩的场景往往摆放在私人化的区域,外墙浮雕有时候表现的是列国向亚述国王进贡的场景。早期的浮雕倾向于概括地描述国王的功绩,长篇的故事会被压缩进一幅紧凑的画面中。每一块石板上的浮雕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只有少数人物会从一幅浮雕进入下一幅。这些作品中虽不乏精彩凝炼之作,但难免受到空间的局限。到了公元前7世纪末期,石板之间的界线完全被忽略了,一幅画面有时候会占据整个大厅。放大了的空间挑战着亚述艺术家的智慧,也给了他们展示艺术才华的新天地。
在艺术成就上,即便是光芒四射的希腊浮雕也无法夺去亚述的光辉。希腊浮雕建立在卓越的写实基础之上,其人物造型解剖准确,对透视理解得近乎完美,常用相互穿插、重叠的方法丰富了平面的层次,巧用人的错觉。在希腊人“求真”的现实主义精神下,传统的二度空间被三度空间所取代。和他们相反,亚述浮雕有意无意间越过了现实的局限,于视觉和画面间自由切换。他们巧妙地在二维空间中分布远近山丘、树木和城堡,用石块表现路途崎岖,用漩涡表现流水湍急。人物则一律以侧面出现,但简练硬直的阴刻线条遒劲雄浑,使得他们的体魄和肌肉得以强调。亚述浮雕中视野宽广的平面造型,随心所欲地组合的形体结构,启迪着现代艺术家们的想象力。时隔几千年,亚述浮雕中那一只只侧面的眼睛和毕加索、夏加尔笔下的人物似乎心照不宣地对视着。
而我们熟悉的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人的建筑,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著名的尼布甲尼撒王主持兴建了这庞大的建筑。
与罗得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园的古人也只是从別人口中听回來,并沒有真的看过,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是传说呢?
巴比伦空中花园位于Euphrates河东面,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50里外左右。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來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像而兴建了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个四角椎体的建设,由沥青及砖块建成的建築物以拱顶石柱支承着,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河水从空中花园旁边的人工河流下來,远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員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沒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別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了巴比伦城,这意味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终结。